推動紅色旅游國際化發展
更新時間:2019-02-23
閱讀次數:1247
推動紅色旅游國際化發展,要綜合發揮文化和旅游各自優勢,推動更多優秀文化產品、優質旅游產品走向海外
近年來,我國紅色旅游接待游客人數不斷上升,形成了比較全面、內容豐富的紅色旅游體系。根據《2016-202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的目標,到 2020年,紅色旅游年接待人數將要突破15億人次。與此同時,世界很多國家紅色旅游升溫,且作為吸引我國游客的一大亮點。2019年全國文化和旅游廳局長會議明確指出,要推進紅色旅游、旅游演藝、文化遺產旅游等已有融合發展業態提質升級。加強紅色旅游國際交流、提升紅色旅游國際化發展水平成為紅色旅游提質升級的重大課題之一。
紅色旅游國際化要有“國家認同”的新理念。國家體系結構既包含物質因素也包含文化因素。這些元素之間的關系十分復雜,按照建構主義的看法,文化結構優先于物質結構。而“國家認同”是指一個國家的成員對所屬國家的歷史文化傳統、國家主權、政治道路、政治主張、道德價值觀念等的認可和贊同,并由此而產生的歸屬感。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講述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重要指示精神,推動紅色旅游與“國家認同”體系的結合是一個重大命題。紅色旅游可以讓人們得到文化體驗,又可以強化、認同國家精神。在紅色旅游發展過程中,如何使中國故事與國際故事接軌,仍有大量工作要做。國外的紅色旅游在講述紅色故事的時候往往注重國際性與普適性,也注重與目標市場的銜接。如法國的巴黎公社墻,德國的馬克思故鄉、恩格斯故鄉,既定位于國際革命的宏大背景,也注重游客體驗。故此,我們的紅色旅游要在愛國主義永恒主題下,與民族精神、國家精神緊密結合,使其既屬中國又屬世界,獲得全面提質升級。
紅色旅游國際化要有文旅融合的新思路。推動紅色旅游國際化發展,要綜合發揮文化和旅游各自優勢,推動更多優秀文化產品、優質旅游產品走向海外。根據“宜融則融、能融盡融”的總思路,在紅色旅游產品體系打造方面,一是要改變單一景區景點式供給模式,實施不同載體的多維融合。紅色旅游要與以自然生態環境為載體的“綠色”旅游融合、以海洋、海濱、海島旅游資源為載體的“藍色”旅游融合,打造站在國際前沿的紅色旅游景區。二是要改變單一產品形式,實施不同產品組合的交叉融合。如俄國冬宮的紅色旅游組合開發,將婚紗攝影融入其中。法國凡爾賽宮將重要會議與事件營銷聯系起來。紅色旅游國際化營銷宜通過產品組合來擴展內涵、豐富形式。三是要改變單兵作戰的做法,與其他國家與地區合作開發紅色旅游產品。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可將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紅色旅游景點串聯起來,開發新的紅色旅游線路。
紅色旅游國際化要有整合營銷的新謀略。紅色旅游國際化需要以精準的戰略謀劃,準確進行市場定位,要從世界革命中尋找中國革命的位置,對紅色旅游產品實施超越國界、超越民族的定位,重構紅色文化和紅色精神的產品整體內涵架構,完善形式產品、附加產品的不同層面。紅色旅游國際化還需要運用整合營銷與這一戰略相匹配:
一是內容營銷的時尚化。紅色旅游的內涵表達,要多用外國民眾聽得到、聽得懂、聽得進的途徑和方式,包括利用現代聲光電技術,引入科技與時尚元素提升檔次。這方面應該借鑒環球影城等電影主題公園的表現方式,打造與時俱進的“紅色”旅游產品。利用高科技手段還原歷史面貌,講述歷史故事,創造浸入式體驗,增強與游客的互動。如上海紅色旅游項目通過巧妙設計,運用密室逃脫、闖關游戲、角色設定等新穎形式,變游客被動參觀為主動參與。此外,還要增加產品附加值,創造消費便利,建設和完善景區的高科技、智慧化的標識及導引系統等。
二是渠道戰略的多樣化。紅色旅游渠道策略要與“互聯網+”結合。目前紅色旅游景區和目的地的品牌營銷渠道還不夠完善,互聯網營銷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故此,無論是分銷還是促銷策略都應與互聯網進行整合,通過鮮明的IP打造達到高效的傳播效果。紅色旅游產品在善于利用國外旅行社與中間商銷售的同時,國內旅行社與中間商也要善于走出去,參與主辦國際交流活動,舉辦推介會、說明會等,甚至建立自己的分支機構進行營銷。
三是質量控制的標準化。紅色旅游國際化需要建立與全球接軌的標準化?!秶覙藴驶w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專門提出紅色旅游標準化建設,把它放在與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安全、文明旅游、景區環境保護等標準建設同等重要位置。立足國際化的紅色旅游標準體系應該涉及紅色旅游服務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與此同時,要建立起一支具有國際管理水平、熟悉各國旅游服務業法規體系以及旅游標準體系的經營、管理人才隊伍。